近年来实体经济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冲击,尤其是疫情的影响,许多地方的小微店铺一封就是以月为单位,如果不搞电商和外送就一点收入都没有。即使开业,也面临客流萧条的情况,境况愈加艰难。
实体的萧条是从电商的崛起开始的
实体经济是有局限性的,最主要的是成本问题,这点电商很有优势,开店和人工的成本很低,所以价格优势凸显。其次就是货源,除了专卖店,大部分商铺的货源都是自己选择的,可能经手了好几道人从中间扒取差价,拿到手的外加成本,价格定然不一,电商直接从厂家拿货,还有无货源模式,即使亏损也就一个前期微小的投入。还有实体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,如果碰到会砍价的,可能商品拿到手的价格要远远低于商铺的标注,本来不喜欢的东西在店家的热情洋溢的话语中就喜欢了,买回家之后就闲置了,而且要买东西货比三家远远没有电商方便,一个搜索就可以解决。
购物渠道的多元化让实体经济雪上加霜
现在除了各大网购平台之外,还有许多购物渠道,比如直播卖货,主播会从各个方面对产品进行测评,还有更多的优惠活动,一个上架限制数量的饥饿营销模式让许多人趋之若鹜。另外各种小程序和APP,送水果的有自己专门的小程序,买衣服的有自己的营销群,朋友圈搞养生等等。渠道多了,单一的实体模式竞争力下降,没有顾客上门自然没有营业额。
实体经济最大的噩梦在于房东
有固定资产的房东是实体经济最大的赢家,如果你仔细观察,你就会发现你周边那些关门的店铺,没多长时间就有人接手,重新装修,开了一家新店。一家开始倒闭了,另外一家接手装修又开始,生意不如意转租出去,但是房东的租金一点也不少。只有倒闭的商家,很少见倒闭的房东,如果手里的营业房多了,完全就是妥妥的“包租婆”,躺着收钱。即使受疫情的影响,大家网上呼吁减少房租,但是只有少部分房东出于良心,降了租金,大部分还是一如既往的收。
总而言之,开实体店的,除非房子是你买的,否则房租是你逃避不了的事情,你赚了,房租估计还的涨,你亏了,房租还得交,说不上还得涨一下,你赚和亏,房租都在那里,不变还得涨。没有稳赚的生意,只有稳收的房租。